陆良文化馆 主办 加入收藏 | 其他分馆 | 信息反馈 | 回到总馆
首页 > 老家的中秋味

老家的中秋味
2018/9/18 16:12:05   点击:597

老家的中秋味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一首儿歌隐隐约约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这不,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回想起老家的中秋味,少儿时的中秋情,对以自己现已四十出头的人,总有一些让人回味。

在中秋日益渐浓,一些老家中秋的事儿在脑海里在以碎片时的记忆逐渐汇聚,汇聚那时的中秋味。那时还得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的老家是全县出了名的高寒贫困山区,虽然是包产到户好几年,村民的日子有所好转,但全村能够吃饱穿暧已经是很不错的家庭。对以过一个传统佳节,孩子们是盼了一个,过了一个,又盼下一个。而对于大人们,是愁了一个,过了一个,又愁一个。对以村里们的小孩,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可以穿新衣,吃好的,玩爆竹。而中秋节可算第二个,可以吃月饼、核桃、板栗,还有一桌子好菜,如果碰到天晴,还可以和小朋友在村头尽兴玩耍,因为有大大圆圆的月亮当空照,玩起来好像大白天一样自如。

还是先说说吃月饼的事,那时的卖月饼、买月饼、送月饼、吃月饼,在村里的供销社(那时的供销社平时只有四五十种日常生活用品,大样商品只有化肥啦)里,一年只有接近中秋节六七天才有月饼出售,后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也有商贩会到村里出售。那时的月饼种类很少,一般家庭只买一盒(一般只有两个大饼),大人们悄悄买回来“藏”起来,要到中秋夜才会拿出来,而核桃,板栗一般家庭不会买。还好,有核桃树的就自产自销,还可以分享给自己的亲戚和邻居,而板栗就属于高档的。

一到中秋节,只有到天黑时才开始。这时,大多数小孩子都不想被眼前的一桌子“好菜”吃的太饱,因为还有香甜可口的大饼等着,一般大人只吃一小点意思意思,剩下的就被这些“小馋猫”盯上,金黄的饼皮,上面有零散的芝麻,还清白的饼心,看到眼前的甜品,一年到头就享受着这一次,怎能放过。有时吃完啦,还要用舌头舔舔油漉漉包装纸。吃过后,一大口凉水下去,就约上几个小朋友,在月光下追逐玩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家边跳边唱边念。虽然不是很了解歌词和诗歌的意思是什么,也许是少儿时一种助兴。在月光下,又是“打仗”,又是“躲猫猫”,有些小朋友还会“偷”点核桃、梨、瓜子等零食,围坐在一起,也来个“月光宴”。有圆月做伴,在宁静的小山村,被一群小子的嬉闹声给打破。而大人们在家里聊天或静静坐在屋外对着月亮在思索着什么。

蓦然回首,自己从十多岁的小孩已经变成不惑之年,真是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原来的月亮,还是那一轮圆月。但年龄和区域、年代、心情等差异,都有一些不一样的感受。虽然在老家,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龄阶段,中秋时节总有一些回味。


(作者:张华平 编辑:张甜妮)

上一篇:【中秋故事会】另一种乡愁八月十五
下一篇:陆良县西桥社区开展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