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界村: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 小康文明村
2019/7/29 15:37:40 点击:1426
楼房林立,商贸繁荣,交通便利,学校医院都有,市政配套完善……这是大城市一角吗?不是,这是陆良县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的马街镇海界村。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日前,笔者来到海界村。
海界村委会地处陆良县城与马街镇政府的中部,辖4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6902亩,现有农业人口2652户9825人。
半个世纪前,这里还存在着被海水淹没的风险,封闭、贫困、落后是主要特征,而现在的海界村,楼房林立,商贸繁荣,村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足,是远近闻名的商贸集散地、小康文明村。
该村充分发挥本村区位优势,超前规划,明确了“以地生财,以村招商,以商促农,共同发展”工作思路。经过30多年的艰苦奋斗,把原本小规模、大拥堵的农贸市场,发展成为占地53.56亩,拥有摊位300多个,商铺117套,可供6000余人同时交易的商贸经济区。
区内不仅建起了953套商住房和32套特困户兜底保障房,配套建有休闲广场、卫生所等公共设施,还彻底解决了以往的“占道经营、以路为市”顽疾,提升了人居环境。该村打通道路“梗阻”,为周边5个村庄畅通了主要干道,近4万多人受益,受到了群众,特别是司机朋友的高度称赞。同时,通过农贸市场扩容增量,促进了本村1500余人就业务工或自主经营农产品。
另外,该村促进产业兴旺发展。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引领发展模式和“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抱团发展模式,成立生猪养殖、蚕桑生产等合作社,大力发展生猪、蚕桑、食用菌、蔬菜等产业,增强群众收入。
2017年,该村年产鲜蚕茧450吨,实现蚕桑综合收入2475万元;蔬菜种植3400亩,产值达6800万元;出栏生猪3万余头、鸡8万余羽,畜牧产值突破9000万元;发展食用菌种植大户达52个,产值达1000万余元。实现了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3元。家家户户都住上小楼房,购买高档家用电器,部分群众还开上了小轿车。
此外,海界村在繁荣商贸的基础上,盘活农村土地,壮大集体经济,通过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夯实农村农业基础设施。近年来,投入360万元新建抽水机站2座,实现1350亩桑园高效节水灌溉全覆盖;投入310万元整治土地1600余亩,为集体增加可利用土地130余亩;投入150万元建成日消化垃圾10吨的垃圾焚烧厂1个,实现本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投入30余万元安装监控探头56只、广播56只,实行四级网格化管理,促进全村社会和谐稳定。
该村还一直致力于提升村民幸福感,进一步完善村中各项公益设施。近两年来,共投入1084万元扩建海界小学、新建海界幼儿园,改善学校师生的教学环境,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投入700多万元建设海界中心敬老院,打造老年人幸福之家;投入786.26万元,利用废弃的砖厂资源,建设占地58亩的村级节地生态安葬园,实现亡故老人“落叶归根”的梦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正在与深圳永兴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开办能吸纳500工人的扶贫工厂,带动贫困群众就地转移就业。另外,我们还将继续做大做强商贸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产增收,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民生活更加幸福。”昨日,马街镇海界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会员主任何冲生对笔者说。
通讯员:卜坤生 曹何文
上一篇:农村建起“村中城” 农民变身“上班族”——陆良县马街镇海界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纪实
下一篇:刘家社区:投资40余万元修缮保护刘苑梅家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