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路过小百户镇罗贡村,在路上看到村后山上有琉璃瓦的房子,问村人,说是庙,叫灵台寺。

       往村后山路上山,在寺庙的两边,有山间小道,我顺着右边的小道入寺。

       山上多侧柏、松树、麻栎树,树龄一两百年。麻栎树结果了,昨夜的秋雨秋风,吹落在地上,挂在树上的麻栎果外壳长满毛刺刺。

       看庙的老人背微驼,在空地里种了玉米,栽了辣椒。

       她在摘辣子。我在附近的麻栎树下捡了一把麻栎果,老人告诉我说,不能吃,是苦的。

       看庙的老人有一句无一句的说着话。

       我在周围来回走了一遍,从旧址来看,老庙过去规模还是比较的大的。山门两边的古柏树,台阶还在,单从那些古柏树来看,有一些历史时间。房屋是土夯筑的,今天已经残垣断壁。荒地零散着石柱础和青瓦片,芳草萋萋。

       旧址的四周是山田。

       那树,那墙,那路,承载着历史的过往,诉说着灵台寺的古往今来。

       我寻找这块山地上的语言。

[二]

       我走进寺庙的院坝里,载着些花花草草。

       山上现已有了2010年新建大雄宝殿,娘娘殿在旧址重建,一堵老墙留了下来。

       在大殿里走了一转,没有多少看头;只是一筒老翘角供桌引起我的注意,雕花做工精致,其中扇门上刻着“立身当于古人争”“志气清明真善事”等字。

       出门时,无意间在寺庙的院里左边看到一块石碑。

       碑正面刻着“灵台寺血案旧址”大字,背面刻着“革命烈士”名录。碑是陆良县委、县人民政府2013年所立。碑上记录烈士名录;牺牲的中共党员、游击大队队长李崇高时年43岁,最小的王占荣时年16岁;有四人出生日期无记录。当时李崇高队长的头颅被挂在县城西门城楼。

       我折返身进大殿,向点香的看庙老大妈问碑刻的事。

       老大妈说,她不识字,碑是为解放前在庙里被枪杀的人树的,寺庙被国民党兵放火烧过。

       寺庙里来的人少,老大妈告诉我,平时到庙里人少。

       碑前有香火,看来,老大妈经常给烈士们上香。

       我一下想起来,十年前与张松柏老师校对党史资料,其中就有相关的内容。

       灵台寺在陆良有两个,罗贡村是一个,另一个在马街前所的山间,也有“边纵”战士的脚印。

 [三]

       拍了照片,我决定下山,想找一位知情者了解往事。

       在村里,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大门的石坎上,递了一支烟,与老大爹说起灵台寺的事。老人家喊我进屋,我说不消了。坐在厦子下交谈起来。老人家今年85岁,叫桂金堂。

       灵台寺始建于明代。

       传说从前有和尚到此到,看到山有龙头之象,遂决定在龙下巴处建庙,半山有一眼龙潭,传闻是龙眼。

       古寺1952年破四旧消毁。在历史上这里是个香火旺盛的地方,旧时庙里有和尚,到灵台寺朝拜的人多。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来许愿、还愿。热闹,特别是农历的二月初八。老人挨我说,小时候见过到灵台寺还愿,杀猪、宰羊上供祭祀,最多宰杀猪羊120头。

       我说起灵台寺碑刻上的人李崇高和桂应堂,老人家边回忆,边跟我讲。他说:“李崇高、桂应堂是赫非人,领导打游击、闹革命,经常在灵台寺开会。”

        “游击队准备在庙里庙开会,因有人告密,被国军飞机场的包围,打死17个人。”“那天早上,听到枪声连响,村里人怕的很,后来听说打死人,就惨啦!”

       方志上称“灵台寺血案”。

       实际上,1947、1948年,李崇高、桂应堂同志是秘密组织的有志之士,在光华乡组织民兵联防队,灵台寺便成了领导农民运动的革命活动据点,为陆良的革命史册添上光辉的一页。

[四]

       县志对于这历史事件有寥寥记载:“……九、李崇高、桂应堂民兵联防队1948年1月,光华乡(今炒铁乡)赫非村李崇高、桂应堂,为反抗国民党“三征”(征兵、征粮、征税),组织八、九人武装,缴获该乡第一保保长孙光华、第五保保长张增荣步枪5支子弹150发。队伍迅速发展到79人,联防队武装在小百户区一带活动。3月7日,联防队集结灵台寺开会,被国民党驻陆飞机场守备营第五连及县常备队包围攻破,17人阵亡,32人被俘,李崇高、桂应堂牺牲。”

       我查阅方志,记录不多;在文史资料选辑上,最终找到一点。

       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艰苦的岁月,造就着苦难,斗争是激烈的。

       1947年10月,中共陆良特支建立后,特支分工朱杰以合法的社会身份在陆良南区一代秘密发动,组织民防,开展武装斗争。

       赫非村人桂应堂此时反“三征”的革命群众运动和民兵联防武装迅速发展的革命大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下,与本村李崇高等人秘商,由李崇高顾宝金富、张小富等到马街找党组织联系,要求建立革命武装。

       当时皇甫立本(地下党员接待并支持鼓励他们的革命行动。朱杰带领少量武装人员到赫非找到了李崇高、桂应堂,商量组建民兵联防,并在赫非村召开了群众大会,讲了革命形势,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号召群众组织起来反“三征”。会后,群众纷纷响应,组织了民兵联防武装数十人,取名“民主自卫队”,由李崇高任队长,桂应堂任副队长。

       按照地下党组织指示,广泛宣传抗粮、抗兵、抗税,在反霸斗争中,抓捕了国民党光华乡第保保长孙光华,第五保保长张增荣,勒令交出步枪五支,子弹一百三十余发,大米一石三斗,国币六百三十万,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得到了群众的支持,革命声威大振。

       1948年2月,李、桂二人又到马街找到杨体元、皇甫立本汇报。之后党组织派朱书甲、朱玉存王忠礼送去步枪七支、手枪三支给该部,并参加该部活动此后,李部在小百户区一带游击。

       灵台寺悲风;

       血溅灵台寺;

       1948年3月7日。

       李部罗贡灵台寺庙会之期开会被时光华乡的乡长获悉,向当局报告。县参议会、自卫总队策划,请陆良驻机场守备营第五连,会同民众自卫长备中队一个班,于当夜一时出发,拂晓将灵台寺包围攻击。李部奋力抵抗,当场击毙敌人一名,但因众寡悬殊,且缺乏枪枝弹药,终被敌人攻破,当场杀17人,被抓32人全部关押审讯后、解送五七九团团部复审,三天后经沾益押送昆明警备司令部讯办。

       正遇国民党国大代表李希尧回省,陆良同乡会刘苑梅(刘家村人,早期地下党员)闻讯,找李希尧活动,请其保释,致使32人免遭关押屠杀。说白了,当时李鸿谟从中斡旋营救。

       李鸿谟(1894-1969),字希尧,号中南,陆良人黎家坝村人,民国时期云南军政要员。黎家坝1952年划归师宗县,今葵山镇黎家坝村。

[五]

       罗贡村灵台寺,不应该忘记!罗贡村属于丘陵地带,实际上罗贡旧时为“罗戈”,彝语罗戈,意为弯弯里的村庄。赫非村也应该记住。原为赫斐,彝语“嘿肺”;“嘿”为海,“肺”为东面,即海子东面的村。小时候听到的歇后语,半夜里放鸽子——黑飞(赫非)。

        如今,灵台寺的松柏生机勃勃,见证了陆良红色革命历史。在灵台寺这些牺牲的战士不应该被历史遗忘。不晓得,今天的幸存的亲历的战士还有没有?他们也应该被历史记起,历史要记起。

       “烈士节不改,青松色愈滋[3]。欲识烈士心,请看青松枝。”(宋?张玉娘)

       山上松柏长青,时时向这些英勇的战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