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月十五的童谣
八月十五的童谣
2019/9/16 10:25:50 点击:1404
八月十五的童谣
图文/太祥坤
山歌唱的:“粑粑团团街前卖”,陆良人把面食泛称为“粑粑”,比如麦面做成的包子,稻米做成饵块。荞面做成的叫荞粑粑,玉麦面做成的叫玉麦粑粑
中秋节是要吃大饼的。鄙乡不叫月饼,叫作大饼子。大饼偏红的是荞面做的。白饼即月饼,麦面做的,稍贵。月饼,叫饼子粑粑。
八月十五晚上,当圆月爬上龙海山时,奶奶拿出大饼、板粟、核桃、石榴放在筛箕里,在院子里,点上香,磕头祭拜月亮。而后吃大饼,用菜刀切割成小块,一小块叫一牙。奶奶总是舍不得吃,她总是折成两块,自己吃一点,剩下的给我们吃。最初的印象吃硬壳月饼是顶级的中秋节奢侈品,那是在八十年代末,一家人能有两三个就了不得了。要用刀分成很多牙(瓣)来吃。
小时候每年八月十五吃大饼,小孩子都会念童谣,比如:“太阴公公,骑马烧香,骑到大雁河,洗洗马脖脖。”再比如:“大月亮、小月亮,哥哥出来做木匠,嫂嫂出来推糯米。糯米香,嫁姑娘,姑娘矮,嫁螃蟹(hai),螃蟹过桥(qio),见着泥鳅,泥鳅挑水,遇着小鬼,小鬼卖菜,卖给奶奶,奶奶切菜,切着飘带,公公放马,挝(zhua)着大胯。”用方言说,比较顺口。
我家乡的老辈人总把月亮叫作“太阴公公”,不像书上说叫作“月亮婆婆”。
年年中秋,岁岁团圆。
(图文/太祥坤)
编审:琚伟
上一篇:中枢街道举办2019年度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下一篇:陆良县西桥社区开展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