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街道“旱厕革命”昔日 当今 将来
2019/7/29 16:05:46 点击:626
中枢街道“旱厕革命”昔日 当今 将来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每一个人每天使用率比较高的厕所问题,日益突现出很多问题。地处陆良县城的中枢街道,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城市建设、城乡建设取得可喜成效,但在老城区、城郊、城外17(6)个社区,旱厕的存量、旱厕所带来的环境、面貌、卫生、健康、安全等负面影响跟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环境卫生重视等矛盾日益突出。
针对中枢街道“厕所革命”以来,回顾昔日之“爱”“恨”、决心当今之“拆”“建”、展望将来之“喜”“忧”。
昔日之“爱”“恨”
说起厕所,从人类文明开始,相应的厕所就时时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存在。就从改革开放这四十年间说起。
“爱”,对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包产到户的政策全面实施,在建造私家厕所是大多数农户的愿望,如何离自家住房近一点有一小块空地就好啦,可以建一个自家的“私厕”,既可以解决家人的日常的“方便”问题,也可以解决田间的“农家肥”,真是一举两得。有的甚至在自家园子地及自留地上建造一个。像这样能自家的“私厕”并不是家家都能达到,一是没有合适的地方来建,二是建一个厕所还是要一定的花费。自家的“私厕”还乐于给周边的农户使用,这样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农家肥”。那时好些单位、集体都建有自己的大旱厕,同样发挥和“私厕”的作用。
“原来有自家一个厕所,方便多啦,地里的农家肥也有了。但随着时间长久,许多问题也出来啦。前些日了社区人员到我家宣传、做思想工作,我还是有些舍不得,但为了周边的环境,社区人员说的对,前几天就把厕所拆了,更何况建了新房子,有了卫生间,也像城里人上一个干净卫生的厕所啦!”菜园社区一位六十多岁老大叔高兴地说。
“恨”,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推进,各行各业都发生很大变化,人们对市容市貌、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健康卫生、安全舒适、思想观念等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原来多数用石块、土墼(ji)等材料建造的旱厕,大多数是简易的,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在风大和下雨天就容易出现坍塌事故;还有绝大数粪坑暴露在外,存在晴天臭气熏天,路过的人们总是掩鼻匆匆而过。雨季粪坑溢出,污水乱流,路过的人总是跳着走;还有厕所的蹲坑,大多数一至两个,不分男女,上个厕所都要“叫”一声,最尴尬的是有的旱厕没有屋顶,男同志上个“小号”就露出大半身,很是无奈;还有的厕所里,对那个脏、那个臭,还有一些蛆虫、蚊子、苍蝇、蟑螂等小虫也让你够呛。经历过的都记忆犹新,所以慢慢产生“恨”的心情,再加上现在的卫生间大多数都在家里,是冲水式,又干净安全,只有少数老年人没有转变观念,对这些还有一些“留念”。
“有时出来窜个门子,在路边的厕所上一个,很不舒服,厕所又乱又脏,那气味就不用说啦。前些日子,我们社区大量拆除外面的旱厕,还要计划新几个公厕,好啊!我就上过一次公厕,挺好的。这样一整治,原来又脏又乱的现象就不存在啦!”真理社区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说。
当今之“拆”“建”
“拆”,随着中枢街道积极响应全县2017年6月城乡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和2017年11月从中央提出“厕所革命”到各级政府的响应和实施。借助陆良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对于中枢街道是此项工作的主战场之一。就“厕所革命”这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街道多次召开环境提升会议。多次提到“厕所革命”,全街道17个社区积极响应,自从2017年截止发稿时共排查出860多座旱厕,其中集体的有24多座,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召开相关会议90多次,入户做工作1000多次,拆除旱厕580多座,参加1000多人次。
“关于排查并清理我们社区的所有室外旱厕,在宣传过程中,大多数居民比较支持,但少数居民,特别是上了一点岁数的居民,有些不理解。经过社区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宣传和做思想工作,讲一讲为什么要拆,当今做些什么,以后如何管理。还好得到多数居民的大力支持和理解。但还有极少数还在做思想工作,讲政策,留下的只有一点一点地去推进,也在想办法把规划设计的新公厕全部建成,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得到当地居民好评。”阎芳桥社区主任赵春良说。
“建”,为了即时建成符合相关标准的公厕,通过区域规划、资金筹备、选址设计、按标建造等前期大量工作,目前全街道共建成30多座,预计规划再建20多座,在前后两年中计划投资250多万元,已完成投资150多万元。
“现在我们社区的公厕已新建好几个,特别好,前些年我们村的私人旱厕特别脏、特别乱,我出去江浙一带打工好几年,今天我回来发现村里的公厕建设的比较好,又安全又干净,整个村子的面貌都发生很大变化。一个村的环境卫生就是要这样子就好啦!”茶花社区一名三十多岁的打工者兴奋地说。
将来之“喜”“忧”
“喜”,随着私人和集体大量旱厕的有序拆除 座,新的一批公厕 座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面上的环境卫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是让当地村民最高兴的事,又安全又干净又方便,对于少量居民还要农家肥,在现在也被复合肥给代替啦,还有些农田,也被城市建设给征用,搞点服务业或出去打工,挣的钱比原来多的多。还有的农田,通过土地流转,也有了租金,再加上打工,一年的收入也不错。来我们村的亲戚朋友都说,变化很大很大,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原来我们虽然住在县城,公厕很少,还有我的亲戚朋友,他们家有的住在城郊,有的住在城外,一说起上室外私人旱厕那些无奈和尴尬事,都有些同感。现在好啦,从中央重视提出“厕所革命”到各级政府真抓实干,私人旱厕被逐步清理完,新的公厕也一个一个建成。走出家门走一走,整个环境比原来舒服多啦。”西门社区一位年轻人说到。
“忧”,还有相当一批旱厕没有拆除,原因很多,情况复杂,越到后面越推进缓慢。建成公厕后,如何管理,如何维修是面临新问题,现在公厕要求是冲水式,有照明,有专人管理,对于所产生的水费、电费、管理费如何保障到位,如何做到既要免费,又要更好地服务好广大居民入厕等等问题,保障一个方便、安全、干净的公厕让人“忧”。
“我们社区先前建好了几个公厕,公厕建成是一件民心大工程,但在投入使用后,日常维护费,水费、电费、管理费等费用,对于社区一年下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社区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不知能维持多久,还是令人担忧。”茶花社区一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
是啊,“小厕所,大革命”“小厕所,惠民生”,在中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17个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在厕所“革命”发生极大变化,但此项工作还在有序推进,相信在上级各部门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当地的共同努力下,厕所“革命”会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
通讯员:张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