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星回节》
——明?杨慎
忽见庭花折刺桐,故园珍树几然红。
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客路中。
年年六月火把节,在辛丑年火把节来临之际,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人员不能聚集性活动,也算应个节气,再说一点关于火把节的话。
《乾隆陆凉州志》岁时篇这样说道:“二十四日为星回节,街衢燃松炬醵饮,村落列炬插田,设牲醴祈岁。此本夷俗,乃通省沿行,不独于凉也。” 
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说:“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竿缚火炬照明”。明正德《云南志》卷二《云南府?风俗》说“星回节,俗云火把节。”
陆良关于明清时期火把节的记录,在小说《紫溪龙迹传》,我把第十六回“览胜探奇享安乐  进贡加官邀荣宠”中关于火把节的文字全部录入:“……至六月二十四日,是星回节。则往南土寨、看众夷人跌跤。寨高平山之麓,其平山在州城东北十里。寨后山顶,有平地一块涸塘。千亩田宽极其广大,可容万人站,四周高耸,林木丛密,景致佳丽,乃天生成一个行乐去处。每至星回节,各寨夷人,俱燃火炬,来会齐集中,宰牛杀猪,大吃大醉跌跤睹胜。能跌胜三人者,则赏银牌一面,彩一匹。各寨夷人,集在跌跤场内攒坐酌酒,席地而饮,饮至深夜时分,方才散去。时有州牧邦隽李公,咏星回节一律云:
大火将西去  家家不禁烟
吐红占瑞兆  辩色卜丰年
   阿南灰已冷  火树晃光悬。”
文中描述的火把节是从前的夷俗,即彝人节日。活动燃火把,斗牛,摔跤等。摔跤从前叫“跌跤”,也叫抬跤。节日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载歌载舞。
火把节是古代的少数民族祭祀火神的传统,传承的年代久远。
(二)
《路南州志》记载:“六月二十四日夜,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谓之星回节,俗称火把节”。
路南州,今石林县,与陆良县相邻。
今石林县管辖的村寨,明清及民国时期很多一部分从前是陆良县管辖的彝族村寨。比如,1949年初从陆良县划给石林县的村寨有圭山乡的西街口、尾堵渣、额冲衣、大糯黑、小糯黑、矣美堵等;1951年从陆良县划进石林县的村寨有大芭茅、路花等;1954年由陆良县划进石林县的宜奈村、陆冲、豹子洞等村寨;1955年从陆良县划给石林县的村寨有天生关、高石哨、石板哨、和摩站等。
《乾隆陆凉州志》《路南州志》都有星回节的记录,至今两县的过火把节的节日区别不大。但是节日最隆重,最传统应该是石林县。
彝族热闹而欢快的火把节是一年的中间过的节,和彝族太阳历中的“星回节”有关。关于火把节的祭祀活动,我从石林文联徐燕晴老师写的《找圣水、洗牛身——祭祀召神》一文中有所了解,节录关于火把节祭祀中的十二召神是:
管理雨水的窝尼郝罗召
管理白露水(从天而降)的桎舒召
管理黑露水(从地上升起来)的砚尼召
管理家禽家畜的若舒保郭召
管理蝗虫生与灭的文乃布斯召
管理饮食灶神的高郭斯鲁召
管理旅途中平安的劳乃潜夺召
管理粮食丰收的伯姆斯舒召
管理耕牛强壮与繁殖的俄尼劳买召
管理官司诉讼的娄底郝尼召
管理黄金、白银等财富的当诗斯缫召
管理吉祥如意的劳尼桌尼召
火把节祭祀了十二召神,十二召神就能够保佑村寨风调雨顺、六畜兴旺。就是陆良、石林两县方志上说的:“街衢燃松炬醵饮,村落列炬插田,设牲醴祈岁。” “束薪为燎,以腥肉为牲,互相馈赠”。 
从前,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发达的社会,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永远都处于弱势角度,所以才会对认为自然界中存在诸多神灵,人们对一切“神灵”都怀有敬畏心理。
农历六月二十四过火把节,时至今日,古风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