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曲靖讯 陆良有一句老话:“六月二十四的水,七月半的鬼。”意思就是到那一天,“水”和“鬼”这两样东西是一定会如期而至的。
火把节来临基本是夏末了。火把节期间,一定会下雨。
《乾隆陆凉州志》岁时篇这样说道:“二十四日为星回节,街衢燃松炬醵饮,村落列炬插田,设牲醴祈岁。此本夷俗,乃通省沿行,不独于凉也。”《云南风物志》载:“按通例,‘星回于天’在腊尽岁终,但早年西南民族中有‘以伏为腊’之俗,从这种‘斗柄指向’意义上说,腊‘星回’,伏亦‘星回’。”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云:“六月二十四通夕以高竿炬照明。”可见火把节的标志是点燃火把。
《陆良县志稿》的记录沿于《乾隆陆凉州志》,稍有不同:“二十四日为星回节,街衢燃松炬醵饮,村落列炬插田,设牲醴祈岁;此本夷俗,今革之。”民国时期,陆良县府曾经革除火把节。“醵饮”就是凑钱打酒。火把节特别之处,就是各村落会在田地边插着火把,备设牛羊肉、甜酒等祭祀田公地母,祈求五谷丰登。当然,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是与农耕文明有关的,燃火把于田园驱赶害虫才是真意,烧死害虫,祈求五谷丰登、平安幸福。
我们小时候扛火把,老辈子都说火把照到的谷子,都有好的收成。小伙伴们倾斜高举着火把,绕着各家的块块稻田埂走一遍,聒耳的蛙声阵阵,忽的不叫,忽的又叫。远远的望去,火把穿行在阡陌之间,火光映红了天空。扛着火把的小伙伴齐喊“谷子出来望火把喽——望火把喽——”,火光冲天,喊声震天的。这就是陆良人火把节的习俗之一,到田地间点燃火把“照田占岁” 驱除虫害,祈求风调雨顺一说,以火把的明暗程度,明则岁稔、吉利;火暗则岁歉、凶灾,民将饥乏。
火把节还有“喊魂”的习俗。传说人的魂魄被“吓”走,在这一天要把魂叫回来,人才安康。笔者记得奶奶生前都在这晚为我们喊魂。她将烧剩的火把放在门槛边,点三炷香拿在手中,她站在屋内,拿小钉耙抓地,从门外抓至门内,口中念着家人的名字道:“不管是路头路脑哪样吓着,都要回来啰……回来啰……”奶奶默默地念叨着其它的话我就不晓得,村里的好多上岁数的人都这样做。然后,把五月初五端阳节戴着的“百索子”剪下放在火把上烧掉;童男童女还要往火把上跨越三次,据说火把的烟秌过,以示祛邪得福,寓意为好吃好在,清吉平安。火把节用烧剩的炭火烧蚕豆吃,据说吃过这种烧糊的豆子,肚子不会疼。
火把是用松树、杉树、桉树等活树制作,火把制作的技巧和经验要求很高,陆良人称作“破”火把,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一个合格的火把的,做火把是一个技术活。火把是在节前砍好树,依照纹理,劈开许多裂缝,加楔子撑开裂缝成空心树,晒干。在陆良,火把做得最好的是三岔河大坝口村人,楚雄、石林等地人在六月二十四前夕,都会到大坝口购买火把。
陆良的彝人过六月二十四,还举行斗牛、摔跤、跳“大三弦”等民族民俗活动。今天的陆良人过火把节,杀鸡宰羊扛火把,古风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