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的深入开展,陆良县中枢街道茶花社区推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红黑榜”,用好正反典型两面镜,调动全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形成“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老袁,这次社区通过评比,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你上了“红榜”,根据家庭卫生、集体卫生活动参加率、人居环境等标准进行积分评定,我们来送积分券给你。”一大早,中枢街道茶花社区中村17组组长郭建良和社区干部潘昱陆就去到老袁的家送10月份获得的积分券。
郭建良口中的老袁,名叫袁桥生,过去生活懒散,家庭环境卫生脏、乱,也从不参与村里组织的集体活动,成为中村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中第一个上了“黑榜”的人。上了“黑榜”,他觉得压力不小,如果不改变,在村里就抬不起头。为改变他这失光落彩的状况,村组干部决定抽派两名社区干部对他进行帮教,定期上门家访,对他家的环境卫生进行督促,时间长了,他自己的思想和习惯逐渐发生了转变,在多重的压力之下,他决定做出改变。
“原来上了村里的“黑榜”,每次出去,总觉得脸上不光彩,于是自己下定决心,不仅要努力把家里卫生搞好,也要按时参加村里组织的集体卫生打扫活动,不能再拖后腿了”,老袁害羞地说。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社区评选“红黑榜”的过程中,经过社区“红黑榜”评选工作组举手表决,一致评选他上“红榜”,并对他进行积分奖励。
过去,中枢街道茶花社区中村像袁桥生这样事不关己的“懒汉”,在村里不在少数。社区干部意识到,如果不改变村里的懒散风气,环境卫生整治无法持续深入开展。为了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文明意识,通过社区、村组干部和10多位村民代表组成了“红黑榜”评选工作组,以每周三次的集体大扫除活动参加率和家庭卫生、个人勤奋上进程度等为标准,每月评选出勤劳上进的先进典型和好吃懒做的反面典型,分别以“红榜”和“黑榜”在村里公示。同时将积分制与“红黑榜”有机结合,登上“红榜”的村民,按照一月一评比的方式,以人居环境、家庭环境、个人卫生、家庭美德等10项为评比标准进行积分量化,村民所得积分最终到社区爱心超市,按照一分兑换一元的比例兑换生活物品;而上了“黑榜”的村民觉得压力山大,脸上无光,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努力争取自己也上回“红榜”。
社区推行“红黑榜”,让村民心里有了一杆秤。而袁桥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巨大转变,村民都一直看在眼里,如今,他由“黑榜”变为“红榜”,获得村民的连连称赞。“老袁现在变化大了,也非常积极,经常参加一些集体打扫卫生的活动,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表决现场,村民保桃红说。
自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茶花社区聚焦典型倡导文明新风,对焦不文明督促整改,通过“红黑榜”评选机制为抓手,通过积分量化、红榜示范、黑榜警示等工作措施,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发力,共同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中,持续推进爱国卫生专项行动有序化、常态化。如今,“红黑榜”上墙模式在茶花社区逐渐铺开,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记者:邓赛 史延波
编审:陈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