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社区“六联机制”推动社区自治
2020/9/30 16:23:51 点击:483
西门社区“六联机制”推动社区自治
中枢街道西门社区牢牢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总要求,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整合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各方面力量,通过“六联”机制的建设,共画社区治理“同心圆”,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阵地联建。作为城区中心社区,西门办公、活动场所十分狭小,难以满足社区办公、居民议事和民乐活动的需求,社区驻地单位献计献策,协调手续办理,社区因地制宜收储了辖区内400余平方米的菜地和破旧危房,筹资47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500多平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阵地联建的基础上,社区党委和驻地单位党组织结对,社区党委发挥在辖区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和群众优势,为企事业单位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驻地单位党组织发挥部门优势、智力优势,为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事业建设提供智力优势和文化服务,推进社区持续发展。
工作联合。该社区进一步优化治理网格,按照“一格一员”配备,把驻地单位职工、社区居民小组长、物业管理员、片区民警、党代表、群众代表设置到网格中,用好“双服务双报到”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 机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深入到街头巷尾、各个小区、居民家中积极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进行摸底排查、申请使用抗疫二维码等工作。在当前的美丽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中,驻地单位干部职工和社区一道,同心同向,开展文明劝导,自觉清扫片区环境卫生,清除城市“牛皮癣”。
管理联抓。该社区积极探索,用好驻地单位和部门资源,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社区管理体系,由社区党委书记和驻地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社区干部、社区民警、居民小组长、驻地单位干部组为成员,通过定责任、定岗位、定区域、定服务对象,使每个党员身上都有担子、每个干部身上都有责任,围绕民生保障、人居环境、社会管理主题,各自认领岗位,认真履行承诺,做好责任区域内人员的包管理、包服务、包教育、包提高,积极宣传党的政策、扶贫帮困、领富带富、调解邻里纠纷、监督环境卫生、治安巡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活动联办。该社区与驻地单位和社会组织联姻,在创新社会管理中,联合举办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努力营造和谐稳定良好氛围。一是联合开展“文化知识进社区”活动。将法律、卫生、科普、消防等知识与居民生活相结合,通过设立文化橱窗、公共阅报栏等方式,将各类科学文化知识送到社区居民家中。二是是开展民风淳化行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狠刹炫富攀比、奢侈浪费之风,破除迷信、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三是开展系列文明评选活动。深入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和善行义举榜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单元”“文明楼院”“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凝聚人心,引导群众崇德向善。
矛盾联处。作为社区利益共同体,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牢牢拧成一股绳,针对信访积案和久拖未决的社会热难问题,实行驻地单位领导和社区领导双包案责任制,驻地单位和社区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判,认真梳理分析,共同抓好信访积案的化解。如西门社区三组居民程钢铸因陆良县新同乐市场建设而产生的土地纠纷屡次到县、街道上访,经县人民法院、同乐派出所、中枢司法所、同乐街道北坛社区多部门、多次调处都未成功,后来西门社区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牵头相关部门联动调处,终于成功化解。
干群联心。该社区十分注重居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权利的履行,每月及时公开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创新工作思路,将7个居民小组的收支明细账印制成财务公开表发放到744户居民家中,具体到收支发生的时间、用途、金额等,让群众一清二楚,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以村规民约固化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指导好各居民小组对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底分红,比如,西门一、二、四、五、六组居民小组以1982年分田人口为基础确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每人每年能分配到1000元的红利,三组能分到800元,七组集体经济薄弱,每年在重阳、春节对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500元慰问金。社区集体出资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购买城乡居民医保。自2015年始,对年满60岁的老年人,以600元为基数(年长1岁增加10元)每人每年发放健康生活补助,及时救助老困弱群体,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年年享红利,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讯员:王洪广 张华萍
编审:钱丹 张艺洋
上一篇:陆良县第四督查组到中枢街道开展安全生产综合督查
下一篇:陆良县西桥社区开展河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