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良县中枢街道按照“7+2+N”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清垃圾。消除城镇建成区、交通沿线、农村裸露垃圾,扎实推进村庄清洁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农村长效保洁机制、保洁员全覆盖,村庄垃圾不乱堆乱放,环境干净整洁,完成录入国家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销号,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治理,营造“整洁、干净、秀美”的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洁水体。有效推进河长制工作,加大水体保洁力度,促进水体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全街道水体水面无漂浮物,周边无卫生死角,无垃圾积存。全面落实水体长效保洁机制,持续开展“清四乱”工作,各级河长负责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参与,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最终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工作目标。 

扫厕所。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公共厕所全达标行动。巩固提升城镇建成区旱厕消除成果,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地面净、墙壁净、厕位净、周边净,无溢流、无蚊蝇、无臭味,水通、电通,灯明)标准,加强公共厕所运行维护管理,切实提升公共厕所品质形象。

勤洗手。按照“勤洗手、便利化”的原则,重点对学校、公共厕所、医疗机构、集贸市场、室内公共场所、公园广场、客运站、旅游景区等场所洗手设施进行规划、建设、提质改造。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配置方便适用的感应供水龙头、非移动洗手液和手纸箱,确保洗手设施数量足够、质量达标、管理到位、经久耐用,从根本上解决好“能洗手”的问题。

管集市。以“优环境、防疫情、保健康、促规范、提品质”为主题,整治农贸市场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摊点乱设、货物乱摆、车辆乱停、广告乱贴等状况,促进市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严禁占道经营,公益广告宣传醒目,经营户文明经营,垃圾分类处置、车辆规范停放、污水排放达标;活禽、水产交易店实现存放区、宰杀区、售卖区三区分离。 

畅交通。聚焦当前城乡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通过整治道路安全隐患、违法行驶、违规停车、占道经营、行人乱穿马路等行为,着力解决城市“拥堵阻”问题,使城乡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市民交通出行畅通,车辆停放秩序规范,为创建“美丽县城”奠定基础,努力打造秩序井然的城市新形象。

净餐馆。 开展餐饮服务质量安全改善行动,强化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持续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条件,实现周边环境整洁、就餐场所干净、后厨合规达标、仓储整齐安全、餐饮用具洁净、从业人员健康、配送过程规范“七个达标”,确保餐饮消费放心、安心、舒心。 常消毒。

护空地。在街道辖区范围内开展“管空地、除隐患、美家园”为主题的管护空地行动,结合近年来石材加工企业规划取缔整治,拆临拆危攻坚行动留下的闲置用地、房前屋后空地、社区集体预留产业发展用地,按照“宜耕则耕、宜绿则绿、宜建则建”的原则,加大空地管护力度,防止垃圾乱堆乱放,有效盘活闲置空地。

治“顽疾”。针对当前城区道路两侧“马路废品收购点”管理缺乏、公路沿线车辆修理污染严重、农村社区田间农用垃圾随意处置等“顽疾”,加大规范整治力度,解决影响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众参与。人人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人人参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每月开展一次大扫除,广泛倡导“社交距离、勤于洗手、分餐公筷、革除陋习、科学健身、控烟限酒”六条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3%以上。

目前,已完成清理垃圾40余吨,清洁沟道河体15条,新建公厕16个、洗手台36个,规范整治市场7个,开展交通志愿者服务路口5处,发放文明餐饮宣传单册500余份,使用漂白粉消毒2吨,治理环境顽疾80余个点位,共1500人次参与行动。

通讯员:卢自红

编辑:张艺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