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曲靖市滇剧花灯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送戏下乡到中枢街道茶花社区,严寒冬夜独具特色的花灯歌舞惠民演出情暖民心。


在省级贫困村茶花社区实施的建档立卡户异地搬迁新居小广场上,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的市花灯团30余名演员在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同时,把十余个优秀节目送到贫困村,为贫困户感恩自强诚信脱贫致富共奔小康献上文化精神食粮,坚定困难群众文化自信,依靠科技脱贫勤劳致富,感恩党的脱贫政策让贫困户住上新房。
据悉,花灯戏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渊源于明代或更早一些时候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个别地区。由于各地语音有别和艺人演唱的不同,流行在不同地区的花灯又接受了不同的曲种、剧种或民歌小调的影响,故云南花灯又分为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云南花灯戏演出的许多剧目,都具有朴素单纯、健康明朗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



在花灯歌舞《崴灯》、快板《康庄大道不忘党》、布依族舞蹈《多依河水湛蓝清》、情景舞蹈《蓝莓花儿开》、小品《母亲》等精彩节目的欢快演绎中,尽管寒风凛冽,演员和观众们更加倾情投入演出和珍惜近距离欣赏机会,老人们似乎又找寻到小时候门前看社戏的感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潮的转变,精神的富足,仍需文化的根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