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入”到“融入” 同乐街道青山社区以“五维服务”绘就流动人口幸福新图景
2025/9/5 15:37:42 点击:17
“以前总觉得这儿是‘临时落脚点’,现在社区不光管孩子托管,连工资拖欠的事儿都能帮着解决,这儿早就是家了!”在同乐街道青山社区“爱心托管班”外,冷链物流务工的王师傅看着女儿的身影,话语里满是归属感。
近年来,同乐街道青山社区聚焦流动人口“就业难、融入难、照护难、维权难”四大核心痛点,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精细登记、技能赋能、零工搭桥、社企共建、爱心托育”五维服务体系。同步联动派出所、人社部门形成“纠纷化解合力”,重点破解企业流动人口欠薪、用工伤害,公租房婚恋及邻里纠纷等问题,真正把服务做到心坎上、把问题解在基层,推动流动人口从“异乡人”向“社区人”深度转变。
精细登记:织密动态底账,锚定服务与维权靶向
青山社区由于区域特殊性,产业园区处于青山辖区中,企业务工集中,使其成为全县流动人口、务工人员最集中的区域,流动人口常年稳定在5700人左右。流动人口治理工作中,“底数清”是精准服务的前提,更是高效维权的基础。青山社区构建“网格+公安+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以公租房、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划分227个网格,社区工作者、民警、企业网格员定期开展“敲门行动”,不仅动态更新流动人口姓名、职业、家庭情况等基础信息,更重点记录冷链务工人员劳动合同签订、薪资发放周期等潜在维权风险点。针对冷库务工人员流动性强的特点,每季度联合公安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标注老弱病残、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目前,台账已覆盖辖区90%流动务工群体,既为后续服务提供“数字底座”,也为纠纷预警、靶向维权筑牢“第一道防线”。
技能赋能:打磨就业硬核,夯实稳定发展根基
“没技能时只能打零工,工资没保障还常担心失业,现在有了叉车双证,在冷链物流找了稳定工作,月收入从3000涨到7000!”刚通过社区培训上岗的张师傅,道出了技能提升对流动人口的意义。针对流动人口“技能单一、岗位匹配度低、就业稳定性差”的痛点,社区联动人社部门、职业院校定制“个性化培训菜单”:既有适配冷链物流、制造业的叉车(双证)实操“刚需课”,也有美容师、中式烹饪等民生领域技能课,还有网络SYB创业培训等“升级课”,全程采用“理论+实操”模式,确保学员“学得会、用得上”。截至目前,累计培训流动失业人员300余人次,230余人通过考核实现再就业,多数人从“短期零工”转为“长期技术岗”,就业稳定性显著提升,因“就业不稳”引发的衍生纠纷同比减少35%。
零工搭桥:架起供需桥梁,实现就业双向共赢
“以前蹲马路找活儿,碰上下雨没处去,还怕遇到欠薪。现在零工市场里有场地、有热水,岗位信息明明白白,工资还能按时结!”在青山零工市场,刚签订蓝莓采摘短期合同的李大姐笑着说。为破解流动人口“灵活就业无保障”与企业“季节性用工荒”的双向困境,社区在上级党委支持下打造“青山零工市场”:一方面整合辖区15家企业(含5家冷链物流企业)资源,实时发布普工、后勤、季节性采摘等30余类岗位信息,明确薪资标准、工作时长等“前置条款”;另一方面建立“用工信用档案”,记录务工人员考勤、工作评价,方便企业精准选人,也让流动人口求职更有“信用背书”。市场运营以来,累计向外输出劳动力320余人,为本地企业招工千余人,其中为蓝莓、豌豆、朝鲜蓟等特色农业输送采摘工600余人次,解决企业80%的季节性用工缺口,真正实现“企业有工用、群众有活干、权益有保障”。
社企共建:厚植情感纽带,推动文化深度融入
“以前过节总觉得孤单,现在社区和企业一起办活动,春节包饺子、端午包粽子,和大家一起唠家常,像在老家一样热闹!”流动人口刘女士的感受,正是社区社企共建的缩影。青山社区以党建为纽带,联动辖区企业打造“多元文化融合平台”。依托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茶话会”“民俗体验”等活动,让流动人口感受节日氛围;常态化举办“技能大比武”“健康文明讲堂”“普法进企业”等活动,既提升流动人口的技能水平、法律意识,也搭建起流动人口与社区、企业的“情感沟通桥”。通过高频次、接地气的活动,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显著增强,逐步从“旁观”转向“参与”,从“异乡人”慢慢变成“社区一份子”,社企联动的文化融合效应持续凸显。
爱心托育:托起童年希望,解除务工后顾之忧
“暑假把孩子一个人放家里,上班时总惦记着,现在社区有托管班,有志愿者辅导作业、带孩子做手工,我在冷库干活也踏实!”周师傅的话,说出了众多流动人口家长的心声。针对流动人口“寒暑假期带娃难、分心工作易出错”的痛点,社区自2024年起开设“寒暑爱心托管班”,招募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6-12岁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作业辅导、绘画手工、安全教育等服务,还特别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适应问题,定期开展“同伴互助”活动。截至目前,托管班累计服务流动儿童80余人次,家长满意度达100%,不仅解决了“带娃难”的现实问题,更让流动人口感受到社区“家人般”的温暖,进一步夯实了“以社区为家”的情感基础。
联动解纷:筑牢权益防线,守护务工安心生活
青山社区聚焦流动人口最关心的维权问题,联合派出所、人社部门建立“专项纠纷协调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矛盾细化处置流程:针对冷链物流企业常见的劳资、用工伤害纠纷,由人社部门提前介入监督企业薪资发放,派出所协助固定证据、调解争议;针对流动人口婚恋家庭矛盾,通过派出所与社区联动开展心理疏导、法律讲解,引导理性解决;针对公租房集中区域的邻里纠纷,社区联合派出所上门沟通,化解噪音、卫生等常见矛盾。两年来累计协调解决各类纠纷28余起。其中为10余起劳资纠纷涉事务工人员追回欠薪50万余元,公租房婚恋邻里纠纷化解率达100%,切实做到“维权有渠道、纠纷有人管”,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从“流入”到“融入”,从“管理”到“服务+维权”,青山社区以“五维服务”破解流动人口生存难题,以“部门联动”守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真正实现了让流动人口“留得住、干得好、融得深”。如今,在青山社区,产业园区的机器声、公租房的欢声笑语、托管班的孩子嬉闹声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社企同心、邻里和睦、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温暖画卷。
孟蓉
上一篇:同乐街道开展 食品安全应急演练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下一篇:陆良县吉祥社区联合同乐派出所开展“向校园霸凌说‘不’”专题宣讲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