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

耄耋老人历时33年找回失传的乐谱

来源:   作者:   点击:1797   时间:2023/1/3 15:58:43
[文章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云南省陆良县爨地洞经古乐,曲风悠扬飘逸,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的豪迈,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的婉约,93岁高龄的老人朱光,退休后用33年寻回失传的洞经音乐乐谱,并将之发扬光大。

三十三年的文化寻根

https://manager.ynggwhy.cn/file/group9/M00/0A/61/rBABbGNE0fuEKOsmAAAAAF7Ftt4342.jpg

在爨地古乐团的排练现场,93岁的前老团长朱光正在讲解、示范,手把手地教新成员处理乐曲的情感。听“爨地古乐团”成员介绍,他们分别来自陆良县文化局、县滇剧团及陆良县各个学校,因喜欢爨地洞经音乐、敬服朱老团长走到一起。

据现任团长朱石林说,洞经音乐是爨文化的一份子,是陆良历史文化的瑰宝。明清时期传入陆良大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后因多种历史原因,1946年后,逐渐消失。

1987年,朱光从陆良县文化馆退休后,用整整3年的时间,认真查阅了陆良县志、史志、文化志等大量资料,收集洞经音乐的相关信息。之后的30年,他风雨无阻地踏遍陆良县演奏过洞经音乐的所有旧址:县城城区、三岔河镇、马街镇大龙潭、良迪村、朱家堡、前所以及板桥镇小堡子等地,全身心致力于抢救濒临消失的陆良洞经音乐。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光终于找到了陆良洞经音乐的原始传人卢州、卢江的嫡曾孙卢锡奎、卢锡金二人。朱光诚恳地把两位老先生请到自己家里,两位老先生年事已高,对旋律虽有记忆,但哼唱得不是那么连贯,朱光就耐心的请两位老人一小段、一小段的回忆哼唱,他则迅速地把旋律记录下来。

历时三个多月,朱光终于把洞经音乐九大正曲的初稿《开经赞》、《大洞》、《朝天子》、《庆云》、《玄蕴咒》、《普光》、《仙花》、《一江风》、《谢经赞》整理出来,惊艳了陆良乃至曲靖音乐界。

六百年的文明重新绽放

据陆良县爨地古乐团成员滕国强介绍,乐团刚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乐器,大家就自己带;没有椅子,就坐草墩;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就流动排练;没有活动经费,乐团成员不计报酬演练。在举步维艰的关键时期,朱光信心十足,坚持不懈,多方协调资金,为乐团添置了大件乐器、缝制了演出服装,乐团的练习和演出逐步规范了起来。

找寻、整理出失传的古谱,朱光又潜心创作,把古乐发扬光大,将古乐打造成陆良县的文化名片,创作了爨乐三首《爨氏迎宾曲》、《爨龙颜将军出征》、《五峰秋月》。随后,朱光老人又根据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的民间传说,借鉴异地洞经音乐的旋律创作出《大觉晓钟》、《旧城烟柳》、《南楼花鼓》、《孤山櫵唱》等乐曲。并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爨地古乐》一书,培养了一批演奏古乐的人才。2016年10月26日,陆良洞经音乐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核定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一个个生动的音符,串起的是一段段历史记忆!让历史在现代社会中灼灼生辉,让陆良人民在文化寻根朔源中自豪自信,爨地洞经音乐,成为了助推陆良县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说起朱光老人事迹,陆良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唐绍平一脸的自豪。

通讯员:叶文圣   陆康冲

编辑:王梦娇

转载自陆良M


回到顶部